丁俊萍、刘秀华:党的建设学科属性及其对学科建设的导向作用
2021.5
作者简介:
丁俊萍(1955—),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
刘秀华(1982—),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02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党建学科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二级学科,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界定学科属性,基本属性“姓马”,根本属性“姓党”,这两大学科属性是该学科区别于同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的鲜明特征。“姓马”和“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明确党建学科的学科定位、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搞好社会服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党建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展开都必须体现“姓马”“姓党”,不能背离这两大学科属性。
[关键词]党建学科;学科属性;“姓马”;“姓党”;学科建设
本文原载《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参考文献及注释请参见本刊原文。
“学科”这个概念,在《辞海》中解释为“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学科界定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2017年开始独立设置的党的建设学科(以下简称“党建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党建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伴随党的建设百年历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设置的二级学科,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界定学科属性,这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党建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基本属性“姓马”,根本属性“姓党”,“姓马”“姓党”共同构成党建学科的学科属性,是党建学科区别于同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的鲜明特征。“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明确党建学科的学科定位、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搞好社会服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党建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展开都必须体现“姓马”“姓党”,不能背离“姓马”“姓党”这两大学科属性。
一、党建学科的“姓马”“姓党”属性
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是“指一种专门研究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实践以及党章党规和党务等一系列问题的知识体系”。之所以可以独立设置,固然是因为党的建设实践的需要,也是因为该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属性。党建学科具有“姓马”和“姓党”这两大学科属性,基本属性“姓马”,因为党建学科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共性和普遍性的方面;根本属性“姓党”,是党建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个性和特殊性的方面,“姓马”“姓党”共同构成了党建学科属性,是党建学科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的鲜明特征。
(一)党建学科的基本属性:“姓马”
党建学科的基本属性“姓马”,可以从党建学科的学科归属、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党建学科的学科归属来看。党建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置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属于法学门类,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五个二级学科;2008年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优化学科布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进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办[2017]20号文件),首批11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的高校和社科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了“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并于2018年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之后,党建学科学位点在全国许多高校及社科院陆续设置,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支生力军。
二是从党建学科的指导思想来看。党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指导学科建设。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党建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必须,而且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何况该学科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适应“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客观需要。
三是从党建学科的研究对象来看。每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党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即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历史与实践。在其研究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的自身建设史。就中国共产党来说,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党建学科的根本属性:“姓党”
党建学科的根本属性“姓党”,这是党建学科区别于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的鲜明特征,这可以从党建学科研究对象、党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党建学科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视角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党建学科研究对象来看。党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直接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自身建设。党建学科在研究过程中即使涉及其他政党,或者对不同政党作比较研究,那也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中心的。党建学科既研究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经验和规律,又研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及其规律,还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学科也会分别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某一方面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党的意识形态及其教育、近代中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等;目前处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中共党史学科研究党的建设史,政治学理论研究政党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等等,但以上二级学科只是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作为其研究的一部分,唯有党建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为直接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方针、主线、布局、重点、目标等。一句话,党建学科是整个学科专门研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研究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把党的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组成部分来进行研究。
二是从党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研究内容来看。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予以设置,直接目的就是加强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培养党的建设专业人才提供学科支撑。党建学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党建学科的研究以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研究中心,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为研究支撑,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研究主线,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及其各方面建设为研究重点,全面系统研究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提供学术支撑、理论借鉴、咨询服务和专业人才。
三是从党建学科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党建学科是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和党的建设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在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主要通过创办刊物、出版著作、开设党校课程和领导人发表相关著述来进行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发展党员、建立有关机构来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其中必然涉及到党的建设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鉴于党员主要来源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从思想上建党”,对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建设面临问题作出了正确回应。在1933年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党的建设是其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全民族抗战时期,鉴于党员队伍迅速壮大,1939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应经常开办各种干部训练班,应以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党的建设与游击战争作为教育计划的中心内容。各级宣传部有准备教员教材的主要责任。”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更是将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为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建立健全了党校系统,党的建设成为各级党校的一门主干课程,党校系统逐渐培养了一批从事党的建设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队伍。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党校系统和高校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党的建设的研究,党的建设也作为“中共党史”二级学科内含的方向,并以“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名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推进,党的建设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党的建设二级学科也得以独立设置。理论来源于实践,党建理论研究随着党建实践的发展而深入,以党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党建学科也随之得到发展。
四是从党建学科的研究视角看。党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科,而不是仅仅从某一方面研究党的建设,这就凸显了党建学科“姓党”这一鲜明的学科属性。当然,党建学科在研究内容上也会与同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中共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二级学科研究的相关内容交叉,其他二级学科也会研究有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问题。例如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国外共产党和中外执政党比较问题,研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问题。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其研究在宏阔视野中聚焦党的建设问题,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因此,党建学科无可争议地“姓党”。
显然,不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学科设置目的和研究内容、学科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还是从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部分二级学科的研究视角看,党建学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自身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建学科“姓党”这一鲜明的学科属性。党建学科的名称直接以“党”开头,更是鲜明而准确地反映了党建学科“姓党”这一特质。
二、明确党建学科定位,凝练党建学科方向
党建学科“姓马”和“姓党”的学科属性,决定党建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学科定位,引领党建二级学科凝练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一)明确党建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即把某一学科放到适当位置并作出相应评价。就党建学科而言,是指党建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个定位?这是党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党建学科“姓马”“姓党”的学科属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党建学科定位指明了方向。
党建学科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共党史为历史支撑、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研究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是党建学科的基本定位。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一个系统,目前所设置的七个二级学科是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二级学科既有各自的学科定位,又彼此交叉融合、相互支撑。七个二级学科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其中,设置最晚的党的建设学科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中国共产党建设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背景下,具有“姓马”“姓党”属性的党建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具有独特地位,可以借鉴同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的相关研究内容,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研究。而党建学科也使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研究对象中更加鲜明地有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主体,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
(二)党建学科属性对凝练学科方向的导向作用
学科方向,指某一学科具体研究发展方向,“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凝练学科方向方面具有导向作用。这一导向作用体现为党建学科的各个研究方向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姓马”为着眼点,以“姓党”为立足点,凝练学科方向。
党建学科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可分为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实践研究和比较研究等若干个方面,在凝练学科方向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的建设基本的和重大的理论问题,二者结合的学科方向主要有: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侧重于历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侧重于实践研究的新时代党的建设、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等;侧重于国际视野的中外政党比较研究、国外政党建设研究等。
(三)党建学科属性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
明确党建学科属性和定位,凝练党建学科研究方向,是为了贡献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对党建学科提出更高的要求。党建学科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后,其研究成果应该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更多参考,因此,加强党建学科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党建学科属性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研究目的看,党建学科“姓马”属性要求该学科研究目的是“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学术借鉴和人才支持”。党建学科“姓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该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以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如何通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治国理政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研究内容上看,“姓马”的学科属性要求该学科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姓党”的学科属性要求党建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基本原理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从理论、实践、历史和比较等多维度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基础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理论,为学科发展提供学理基础;注重对党的建设各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为解决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学术支撑和对策建议;加强党的建设历史研究,呈现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揭示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党建学科发展提供历史支撑;加强党的建设比较研究,总结借鉴不同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拓展党建学科的研究视野。
从研究方法上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党建学科“姓马”属性要求该学科的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阶级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党建学科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很强实践性,研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姓党”的学科属性要求该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既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法、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计量统计法等,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的基本方法,借以深化党建研究,推动党建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三、明确党建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党建学科属性对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作用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来体现。
(一)党建学科属性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
党建学科主要培养从事党政管理、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有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党建专门人才。其中的党政管理方面的人才主要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等从事党务系统工作,而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党校、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党建教学和研究工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急需大量党务工作人才。而刚刚独立设置的党建学科所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远不能满足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党的建设专业人才尤为迫切。
党建学科“姓马”“姓党”的属性对党建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可以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加以体现。在知识目标上,不仅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与方法,而且要熟悉党的建设历史与经验、党的工作实务,掌握学术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能熟练地阅读党建学科的外文资料和进行相关国际学术交流;在能力目标上,不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学科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研读经典文献著作,而且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党的建设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目标方面,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较强的党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党性修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党建学科属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党建学科属性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导向作用
在课程建设中,除公共必修课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党建学科应厚置学科通开课以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开好学科专业课以固牢能力素质、筑牢发展根基。这里以党建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来谈谈“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导向作用。
首先是厚置学科通开课以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党建学科“姓马”“姓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党建学科的学科通开课有两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通开课和政治学一级学科的部分通开课。前者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等,后者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党与政治等。2020年7月15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通知》(教党〔2020〕32号)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该课程与党建学科也有密切关系,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党建学科人才以后从事党章、党规、党风、党纪教育奠定了教育理论基础,为党建学科进行党内教育、党性教育、理论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党建学科资政育人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开好学科专业课以固牢基本能力素质。目前党建学科博士研究生生源一般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其中大多数生源基本没有党建学科的专业背景。因此,学科专业课至少应包括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研究、党的建设经典文献研读、党的建设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等等。与此同时,还要适量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如党内法规研究、基层党建研究、国家治理研究、党务管理研究、国外政党比较研究等。此外,还需要设置若干社会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科研和党务实践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三)党建学科属性对教材体系建设的导向作用
随着党建学科设置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展开,尽快编写党建专业基本教材的任务已经提上议程。党建学科“姓党”“姓马”的两大属性,要求党建学科教材体系建设应该坚持原则:
一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建学科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将从事党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党的宣传、组织、纪检等党务系统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教材体系在构建党建基本理论、范畴、规律等专业性系统性知识的同时,在价值层面体现党性修养、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和人民中心,解决的是党建学科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二是政治性和专业性相统一。党建学科教材体系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同时要突出专业性,不仅是解读、宣传、诠释党的建设,而且是要注重教材体系中的学术性、专业性,解决的是党建学科所培养的人才“红”与“专”、“德”与“才”的关系问题。
三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党建学科教材体系建设不仅要注重党的建设知识体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而且要注重党的建设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把党的建设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教材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党的建设最新理论成果,并且能够用最新理论分析党的建设实践中的问题,解决的是党建学科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问题。
四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党建学科教材体系不仅涵盖马克思主义党建基本理论,而且包括实操性较强的实践课程体系,解决的是党建学科如何从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培养党建人才的问题。
四、加强党建学科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党建研究队伍
党建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又与政治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有密切关联。“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要求党建学科队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二级学科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使学科队伍建设既能满足党建学科发展要求,又能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需要,为党建学科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国内从事党建工作的人不少,但研究党建的专家学者比较有限。目前,各党建二级学科点的学科队伍大概来源于两个一级学科: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来自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社会发展需要党建学科培养更多的人才,党建学科的发展则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是推动党建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由于党建学科设置时间比较晚,所以队伍建设任务尤为紧迫和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这为党建学科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党建学科队伍建设关键在于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定,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学科队伍。党建学科队伍既要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随着党建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扩大,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力量进入到党建学科队伍中。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结合以保持学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合理搭配,学历结构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辅以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学缘结构上避免“近亲繁殖”和趋同化,应该多元互补、相得益彰,为把党建学科队伍建设成为承接有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姓马”“姓党”的学科属性对党建学科队伍建设具有特别规定性,这就是要“在马言马”“在党言党”。党建学科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党建学科队伍中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中的一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力量。党建学科队伍应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科研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学中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发挥党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党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从事党建教学和研究的人应当本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的态度来进行党建研究,开展党建教学,培养党建人才。为此,党建学科队伍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立场,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成为一支政治坚定、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党建研究队伍,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学科支撑。
五、发挥党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彰显党建学科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学科的生命力离不开社会实践,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社会价值就是要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服务,具有“姓马”“姓党”学科属性且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党建学科承担着特殊的社会服务功能,这就是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服务。
党建学科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服务可以有多种途径,主要是学术支撑、政策咨询、专题讲座、党员干部培训等。一是聚焦党的建设和党领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阐释,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二是通过对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党的各级组织建言献策,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咨询服务。三是配合党的建设重要活动和重大举措开设专题讲座,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城镇乡村居民等宣讲解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宣讲党的代表大会精神、中央全会精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讲授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建设史,在以创新理论武装全党、通过历史学习教育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配合党的组织部门进行干部培训,开设研修课程,发挥党建学科在党性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
综上所述,党建学科“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新时代党建学科建设要认识和把握“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明确党建学科的学科定位,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抓紧队伍建设,做好社会服务,推动党建学科内涵式发展,践行党建学科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史家亮)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